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時間:2022-04-01 10:31
□彭遠漢 劉田旺
自1912年國民政府建立后,就開始對銀行業進行宏觀規劃和改造,逐漸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首,統轄地方銀行、專業銀行、國際匯兌銀行等分工明確、多層次的國家銀行體系,國內掀起了興辦銀行的熱潮。先后成立的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南銀行,被金融界統稱“北四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華北的金融業務。尤其是在“北四行”的資金運用中,鹽業銀行把資金重點投向鐵路和通信;金城銀行著重把投資放在工商業;大陸銀行則多數款項投放在各種工業上;中南銀行特注重抱團取暖防范風險。它們所發揮的作用。無不令國人所稱贊。
鹽業銀行
1915年,鹽業銀行成立。它既是近代著名的“北四行”中成立最早的銀行,又是近代中國銀行業的典型代表之一,更是整個近代中國銀行業發展的縮影,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筑。
歷史上,鹽業銀行曾有眾多政、經界要員在此任職。其開辦之初以經營鹽業為主,身為特種銀行,以輔助鹽商、裕稅便民為宗旨,成立后因種種原因,轉而經營一般商業銀行的業務。
為了保證投資回報,銀行放款大多集中于鐵路和電話局建設事業。其中包括北寧鐵路、京滬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等。天津鹽業銀行舊址大樓是1925年由沈理源設計,建于1928年,當時為鹽業銀行的總部大樓,坐落于當時天津法租界的水師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12號)。其大樓占地面積約800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磚混結構,建筑風格大氣磅礴,厚重壯美。
金城銀行
金城銀行總行位于天津和平區解放北路108號(銀行大樓建于1937年),是由中國近代金融界知名人士周作民于1917年5月15日創辦的,其主要股東多為軍閥官僚。金城銀行創辦時實收資本50萬元,1927年增至700萬元。當時最大的股東為安徽督軍倪嗣沖和安武軍后路局總辦王郅隆,共占創辦時實收資本的56%。
金城銀行既是中國重要的私營銀行之一,也是“北四行”當時享譽全國的中資銀行,金融輻射功能遍及長江以北??箲鹎?,該行規模和存款總額,在私營銀行中長期居于第二位,資本最高時達700萬元。金城銀行對工業放款數量較大,主要投放于棉紡織、化學、煤礦和面粉工業,其中對化學工業放款的主要對象是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為了支持永利公司試制洋堿,金城銀行曾單獨予以60萬元放款,使永利公司的“紅三角”牌純堿進入了國際市場。
大陸銀行
1919年4月1日,大陸銀行在天津法租界六號路(今哈爾濱道)開張。該行最初資本為200萬元,實收100萬元。1920年7月續收股本100萬元。1922年增加股本為500萬元。1946年增資為法幣1000萬元。
大陸銀行除辦理一般商業銀行業務外,兼辦儲蓄、保管、信托、倉庫事宜。該行存款來源以個人存款占多數,工商業及對外貿易次之;放款對象以各種工業放款占多數,商業及對外貿易次之;工業中與化學染料、水泥等工廠聯系較密切;商業中與五金電料及進出口貿易等商家聯系較為密切,存款亦均以此為重點。該行設立當年末存放款額分別為475.6萬元和415.7萬元,到六年后的1925年上升到2038.9萬元和1399.5萬元,分別增長3.85倍和2.36倍。1919年至1925年累計實現純益338.2萬元,為同期實收股本年累計額1341.5萬元的25.21%。
中南銀行
1921年6月5日,中南銀行召開創立會,黃奕柱為該行董事長,胡筆江為總經理。同年7月5日正式開張,總行設在上海漢口路110號。中南銀行經北洋政府特批,允許其發行鈔票,在中國近代頗具影響力,它既是近代海外華僑回國投資創辦的最大銀行,也是華僑投資創辦的最大企業。黃奕柱資力雄厚,但對國內情況生疏,便通過史量才結識并聘請了胡筆江出任中南銀行總經理。因為銀行是由中國金融、工商界人士和南洋華僑合營,故定名為“中南銀行”。
中南銀行在開業后不久,便爭取到了鈔票發行權。發行鈔票雖然可以幫助銀行降低成本、籌措資金,但也有可能因為濫發鈔票而引起擠兌風潮,嚴重的還會導致銀行倒閉。中南銀行決定采取比較穩妥而切實可行的方法,聯合鹽業、金城和大陸銀行成立四行聯合營業事務所。隨后便籌建了四行準備庫,制定了“十足準備”的發鈔原則,聯合發行中南銀行鈔票。四行準備庫不僅成功地規避了擠兌風險,而且取得了發鈔額穩步上升的驕人業績。直到1935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實施法幣政策,統一全國幣制,四行準備庫才正式結束其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金融學會;中國人民銀行樂平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