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時間:2022-03-24 07:40
□記者 和平
近日,貝恩公司發布《2022年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多項交易創歷史新高,收購、退出交易額均大幅上升。貝恩建議,投資者以及被投公司應當完善ESG衡量體系、把握投資軟件領域的下一個風口、為應對通貨膨脹做出調整。
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創新高
報告指出,2021年,在經歷了10年的穩定增長后,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多項交易創歷史新高,達到了3.4萬億美元。海量的資本推動收購、退出交易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分別達到了1.1萬億美元和957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前者刷新了2006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創下的8040億美元的紀錄。
投資交易方面,過去一年中,平均交易規模突破了10億美元大關,高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57%。報告指出,在北美和亞太地區,大量資本蓄勢待發,促使上市企業私有化交易迎來高速增長:2021年,全球私有化交易共吸收了4690億美元,并且每一筆交易通常由1-2個對行業有著深刻理解的買方完成。全球市場上一次見證如此大規模的私有化交易,還要追溯到金融危機前的2006年至2007年,與如今不同的是,在當時,此類交易常常由多個買方聯合完成。
此外,在過去3年中,并購基金交易活躍,其在全球兼并收購交易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至19%,打破了200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技術成為重要的投資主題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和兼并收購業務主席周浩表示,去年伴隨各個行業的收購價格逐漸提高,投資重心正逐漸向專業化轉移,特別是在技術領域,有三分之一的收購交易涉及科技企業。同時,能夠通過專業化的技術賦能,贏得卓越表現的賽道持續增長,例如金融科技、醫療健康、商業服務等,導致在50%以上的交易中,技術成為重要的投資主題。
從退出交易和融資方面來看,退出交易相較2020年總額翻了一倍有余,其中,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表現突出,交易額比前一年增長了325%,達到1580億美元。另外,去年,全球私募股權市場的融資總額高達1.2萬億美元,其中,并購基金融資額為3870億美元。
周浩稱,2021年,并購交易的價格持續走高,今年,投資人普遍面臨著實現業績預期的巨大壓力。貝恩研究發現,長期來看,那些有行業專注的私募基金,獲得出色表現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對此,投資人需要從三個角度調整投資戰略,從而提高回報。第一,行業專注及對其微觀經濟因素的全面理解;第二,投后價值創造杠桿;第三,在盡調過程中,發現的可接受風險的合理預期及應對。
報告表明,2021年,全球范圍內,私募股權投資者持續獲得顯著收益。并購基金為投資者貢獻了超過市場平均的收益率(IRR),又能夠提供較低的波動性。在全球另類資產領域數據和信息公司Preqin去年第四季度進行的調研中,有95%被受訪的有限合伙人表示,過去一年自己的私募股權投資回報已經達到或超過了預期。2022年接近90%的受訪者預計,將會提高或維持私募股權投資比重,更有高達95%的受訪者會長期保持這種趨勢。
全球私募投資呈現三大方向
放眼2022年全球私募投資市場的主要趨勢,貝恩研究認為,主要將呈現出以下三大方向:
方向一:完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衡量體系。
在貝恩公司聯合機構有限合伙人協會(ILPA)開展的一項有限合伙人(LP)調研中,約70%的受訪者會將ESG因素納入投資考量中。其中,對私募股權基金,有85%的受訪者已經完全或部分制定了具體的ESG投資規范,在這些受訪者所管理的私募股權資產中,76%受到這些規范的影響。此外,高達93%的受訪者會放棄存在ESG問題的投資機會。
但目前ESG的衡量體系仍待完善:一方面,只有少部分(不到20%)的受訪LP會要求普通合伙人(GP)匯報ESG方面的KPI;另一方面,僅有不到25%的受訪GP能夠在所有或者大多數情況下提供范圍一和范圍二的排放數據。貝恩建議,私募基金需要完善、制定并統一具體的ESG衡量體系以及發掘網絡內的最佳實踐,進而有效評估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的ESG表現。
方向二:把握投資軟件領域的下一個風口。
2021年,投向技術方面的私募股權交易總額達到了2840億美元,有90%集中在軟件領域,并且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未來,投資者或將愈發青睞B2B軟件和技術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公司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較高的風險。相比之下,成熟或發展中的企業級軟件公司的風險較低,波動性更小,有可能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重點對象。具體看,軟件領域的投資表現優于其他領域的私募股權投資:在這個領域中,約60%的投資產生了2.5倍或更高的回報,破產清算的情況也少于其他行業。
方向三:為應對通貨膨脹做出調整。
今年以來,多國出現通貨膨脹。比如,美國的通脹水平達到了40年新高,盡管這一情況可能是暫時的,但在相當程度上,美聯儲和其他國家央行的應對措施會影響當前和未來的交易。貝恩認為,無論是有限合伙人還是普通合伙人,都應當把如何對抗通脹作為下一個重點研究主題,系統化地建立應對手冊,幫助保護利潤和未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