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時間:2022-03-10 07:39
□記者 朱艷霞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
我國于2016年開始在15個地區先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的試點工作,到2021年底,全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城市一共49個。
全國兩會期間,圍繞健全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供養老護理服務等內容,代表委員們提交了多份議案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張琳:
建立國家層面的基本護理保障清單
張琳提出了七點建議,包括:健全覆蓋全民的、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統一的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提高護理服務的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不同部門涉老資金的政策銜接;建立稅優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建立獨立運行的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管理系統。
張琳表示,應盡快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城鎮職工全覆蓋,加快覆蓋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應建立穩定可持續的基金來源渠道,探索通過調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賬戶結構,將個人賬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轉變成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等方式,減輕醫?;饓毫?;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鼓勵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拓展籌資渠道,提升長護險服務能力。
在建立統一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方面,張琳認為,無論是機構養老或家庭養老,同等失能程度或護理等級實行統一支付標準;應建立國家層面的基本護理保障清單,各地區可根據資金籌集情況,按照可持續發展、?;镜囊髞泶_定當地的保障清單,并堅持以生活照料保障為主;建立全國統一的待遇支付政策框架體系,在支付形式上,應以服務給付為主,現金給付為輔,在支付標準上,適度向居家和社區傾斜。
此外,張琳表示,商業保險機構在參與經辦管理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可發揮其風險評估的專業優勢,建立稅收優惠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與社會保險形成互補機制,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需求,可以促進保險公司與相關醫療、護理機構合作,降低護理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周延禮:
制定商業保險參與長護險規范
周延禮認為,促進養老護理體系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需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解決關系老年人護理的問題。他建議參考日本、德國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相關政府部門盡快研究出臺相關制度規范,明確長期護理商業保險參與的制度、定位與發展方向。同時,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養老護理產業發展,逐步提高商業保險服務老年護理的能力,滿足老齡化現象帶來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在周延禮看來,借鑒各國先進經驗和模式,探索分級養老護理機制,逐步形成以“居家護理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護理為補充”的無縫銜接養老護理服務體系,商業保險機構可探索參與相關領域的服務。
同時周延禮建議,推動“科技+保險”服務智慧養老護理服務。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原則,促進護理產業發展。保險機構可探索基于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技術手段創新養老護理產業的新模式,提高護理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
全國政協委員孫潔:
探索長護險“家庭賬戶”模式
孫潔建議,探索長期護理保險的家庭賬戶模式,突破原有以個人為單元、家庭成員之間保障隔離的現狀,構建以“家庭”為單元的保障模式,實行自家年輕人的保費保障自家老年人的身體,以及自家健康者的保費保障失能者的身體。探索將現行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制度轉型為家庭賬戶制度,實行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家庭成員共濟使用。
在籌資渠道方面,孫潔建議,通過調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賬戶結構,從用人單位繳費中劃轉0.2%左右進入長期護理保險基金,并將個人賬戶中一定比例乃至全部資金轉變成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等方式,減輕醫?;饓毫?。
在提高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方面,孫潔表示,可以通過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有效釋放照護服務市場潛在需求,吸收城鎮化就業人員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再就業人員,并加強護理人員隊伍建設,促進醫養護機構的深度融合。同時進一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進入長期護理保險領域,通過稅收優惠等支持鼓勵政策,推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