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時間:2021-11-15 08:47
編者按:
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舉行。這是在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黨和人民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如何從經濟和金融層面學習、認識、理解、貫徹全會精神及其指導意義?《中國銀行保險報》評論版特約相關研究人士進行探討解讀。
金融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婁飛鵬
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舉行。金融要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百年奮斗所積累的一條重要寶貴歷史經驗。堅持和完善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我國金融業實現健康發展、戰勝任何風險挑戰得天獨厚的制度優勢。必須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融入金融宏觀調控、金融監管、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等,加強金融系統黨的領導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確保金融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
二是堅守初心使命。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找準金融服務重點,強化金融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金融要緊扣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主動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結合實體經濟發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合理需求,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全面發展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產業金融、養老金融等,更好支持消費投資恢復,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切實讓金融成為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做好開拓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金融要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轉變。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企業商業模式演變、個人消費模式變化,創新金融組織機構和服務模式,提高金融服務滿意度,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四是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金融要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經濟社會民生的薄弱環節,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要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要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金融新體制,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五是強化風險管理。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金融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準確判斷風險隱患,科學防范風險。要通過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金融業綜合統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扎牢制度防火墻等,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當前,要把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持續整治影子銀行業務、加快推動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等作為風險管理的重點。
總之,金融要全面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深刻認識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深刻認識黨百年奮斗的初心使命、重大成就、歷史意義、歷史經驗,深刻認識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要求。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艱苦奮斗、實干創新,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